第二届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全文提交通知
第二届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
主题: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2017年10月20-23日
通知
矿产资源的开采给人类生活提供便利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土地与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不仅能有效再利用因采矿而破坏的土地,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2013年, “一带一路”提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一带一路”战略正式启动,该战略的实施对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一带一路”沿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容易被忽略又绝不容忽视的问题,其机遇与挑战并存。
为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由中国煤炭学会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主办,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西安科技大学及中国生态修复网/易修复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讨会”,将于2017年10月20日-23日在中国·西安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学术团体负责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及相关领域的领衔专家、各级政府部门主管领导、知名企业精英和主流新闻媒体的代表出席,针对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规划计划、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等广泛的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并征集论文。本次研讨会的重点研讨主题是: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讨会是系列国际研讨会,每三年举办一次,2014年,第一届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15个国家近60位国外学者和300多位国内学者参与了此次盛会,并由国际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集且被EI收录,推动了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会议中心议题
议题一: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议题二:矿区土地与环境损伤的监测、预测与评价
议题三:减轻损伤的开采方法与措施
议题四: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与标准
议题五:矿山酸性水的产生与处理
议题六:土壤重构与地貌重塑
议题七: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
议题八:采煤沉陷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议题九:露天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议题十:矿山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废石堆生态修复
议题十一: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案例研究
议题十二:历史遗留废弃地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议题十三:污染土地修复
议题十四:复垦土地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及土地复垦的监管
议题十五: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产业化
议题十六:复垦教育、技术交流与推广和国际合作
议题十七:“一带一路”与矿区生态修复
议题十八:喀斯特与石漠化区域生态恢复
二、会议要素
报到时间:2017年10月20日
开会时间:2017年10月21日-22日
考察时间:2017年10月23日
会议地点:中国·西安·大雁塔假日酒店和西安科技大学
会议语言:英文
会议网站:http://islrer2.er-china.com/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煤炭学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承办单位: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西安科技大学
中国生态修复网/易修复
协办单位:
国际土地复垦家联合会
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
国际采矿、复垦与环境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国矿区环境治理与修复产业联盟
支持单位:
英国土地复垦学会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矿山土地复垦研究中心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
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四、会议委员会
(一)顾问委员会
主席:
王显政 |
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理事长 |
顾问委员会成员:
彭苏萍 |
中国工程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院士/教授 |
张铁岗 |
中国工程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 |
院士/总工程师 |
袁亮 |
中国工程院/安徽理工大学 |
院士/副校长 |
顾大钊 |
中国工程院/神华集团科技发展部 |
院士/总经理 |
武强 |
中国工程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院士/教授 |
田会 |
中国煤炭学会 |
副理事长 |
刘峰 |
中国煤炭学会 |
副理事长/研究员 |
杨仁树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校长/教授 |
姜耀东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副校长/教授 |
Raj Singhal |
矿产行业顾问(加拿大) |
教授 |
W. Lee Daniels |
国际土地复垦家联合会(美国) |
主席 |
(二)组织委员会
大会组委会主席:
刘峰 |
中国煤炭学会 |
副理事长/研究员 |
杨更社 |
西安科技大学 |
校长/教授 |
胡振琪 |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委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副主任兼秘书长/教授 |
大会组委会秘书长:
白希军 |
中国煤炭学会 |
主任 |
姚顽强 |
西安科技大学 |
教授 |
王蕾 |
中国煤炭学会 |
博士 |
大会组委会副秘书长:
汤伏全 |
西安科技大学 |
教授 |
肖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副教授 |
大会组委会成员:
雷梅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员 |
陈秋计 |
西安科技大学 |
教授 |
张合兵 |
河南理工大学 |
教授 |
李新举 |
山东农业大学 |
教授 |
贺晓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教授 |
包玉英 |
内蒙古大学 |
教授 |
杨建军 |
新疆大学 |
副教授 |
徐良骥 |
安徽理工大学 |
教授 |
张宇 |
北京绿矿联合工程技术研究院 |
研究员 |
范天立 |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员 |
刘菁菁 |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高级经理 |
李波 |
中国生态修复网 |
博士 |
(三)国际学术委员会
名誉主席:
彭苏萍 |
中国工程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院士/教授 |
主席:
胡振琪 |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委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副主任兼秘书长/教授 |
合作主席:
Robert G. Darmody |
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 |
执行主席 |
W. Lee Daniels |
国际土地复垦家联合会 |
主席 |
Raj Singhal |
国际采矿、复垦与环境杂志 |
创刊主编 |
学术委员会委员:
Adrian Hoppenstedt |
柏林工业大学景观规划研究所、德国景观建筑师协会 |
前主席 |
|
AtaçBaşçetin |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 |
教授 |
|
AnnaWaitkus |
美国环境咨询公司 |
博士 |
|
Carsten Drebenstedt |
德国弗莱伯格科技大学 |
教授 |
|
C.M. Neculita |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 |
教授 |
|
ChrsitosTsadilas |
希腊国家农业研究基金会 |
高级研究员 |
|
David Mulligan |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矿山土地复垦研究中心 |
教授 |
|
Erkan Topal |
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 |
教授 |
|
Jeff Skousen |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 |
教授 |
|
Kalybekov Tursyn |
哈萨克斯坦研究技术大学 |
教授 |
|
M. Anne Naeth |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
教授 |
|
Morteza Osanloo |
伊朗阿米尔卡比尔理工大学 |
教授 |
|
Nilima. Chaturvedi |
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 |
博士后 |
|
Peter D. Stahl |
美国怀俄明大学 |
教授 |
|
Peter J. Beckett |
加拿大劳伦森大学 |
教授 |
|
Petr Sklenicka |
捷克布拉格生命科学大学 |
教授 |
|
P.P.Manca |
卡利亚里大学 |
教授 |
|
Subodh Kumar Maiti |
印度理工学院 |
教授 |
|
Stanislav Mišák |
捷克奥斯特拉瓦科技大学 |
教授 |
|
Steve L. Smith |
英国土地复垦学会 |
主席 |
|
Uday Kumar |
瑞典吕勒奥技术大学 |
教授 |
|
V. Litvinenko |
俄罗斯国家矿产资源大学 |
教授 |
|
Wolfgang Wende |
莱布尼茨生态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
研究员 |
|
Y. P. Chugh |
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 |
教授 |
|
陈刚 |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 |
教授 |
|
高吉喜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研究员 |
|
汪云甲 |
中国矿业大学 |
教授 |
|
陈同斌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员 |
|
李树志 |
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测量所 |
所长 |
|
卞正富 |
中国矿业大学 |
教授 |
|
白中科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教授 |
|
周连碧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
研究员 |
|
冯仲科 |
北京林业大学 |
教授 |
|
赵廷宁 |
北京林业大学 |
教授 |
|
王双明 |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
院长 |
|
徐友宁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研究员 |
|
毕银丽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教授 |
|
常江 |
中国矿业大学 |
教授 |
|
罗明 |
中国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
研究员 |
|
黄锦楼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生态修复网 |
副教授/创始人 |
|
赵艳玲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委会 |
教授/副秘书长 |
|
五、拟参加会议的国外专家和报告题目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务 |
报告题目 |
Robert G. Darmody |
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 |
执行主席 |
Reclamation of prime agricultural farmlands: a retrospective 40 years after reclamation |
Raj Singha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Reclamation and Environment |
创刊主编 |
|
Y. Paul Chugh |
南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国家矿山土地复垦研究中心中西部分中心前主任 |
教授 |
Concurrent mining and reclamation for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subsidence impacts in China |
Anna Krzyszowska Waitkus
|
美国环境咨询公司美国怀俄明州土地复垦监管原政府官员 |
博士 |
Surface coal mine permit application for successful reclamation, semi-arid shortgrass prairie (Wyoming, USA) |
Wolfgang Wende |
德国莱布尼茨生态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
研究员 |
Integrating green infrastructure strategies in post-mining cities |
Morteza Paricheh |
伊朗阿米尔卡比尔理工大学 |
教授 |
A simulation-based framework for estimating probable open-pit mine closure time and cost |
Sina Amirshenava |
伊朗阿米尔卡比尔理工大学 |
教授 |
Post-mining land-use selection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PROMETHEE and SIR techniques |
Valentina Dentoni |
意大利卡利亚里大学 |
教授 |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barriers: integration between rational and observational methods |
Shashibhushan Biliangadi |
印度莫纳什大学; |
教授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ynthetic (Top) Soils for Mine Rehabilitation: Column Leaching Study |
H. Shimada |
日本九州大学 |
教授 |
Effects of acid soil properties on soil erosion at dumping site in open-pit coal mine, indonesia |
Peter D.Stahl |
美国怀俄明大学 |
教授 |
Collaborative efforts towards ecological habitat restoration of a threatened species, greater sage grouse, in Wyoming, USA |
Aleksandr Mikhailov |
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大学 |
教授 |
Peatland restoration after open pit mining |
Marcin Pietrzykowski |
波兰农业大学 |
教授 |
Alders (Alnus sp.) as a potenial biological stabilizer on fly ash disposal sites |
Harro Stolpe |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 |
教授 |
Mine water managem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ining and transition to post-mining in hard coal mining areas in Quang Ninh, Vietnam |
C.M. Neculita |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 |
教授 |
Treatment of metals and metalloids in neutral mine effluents using modified materials |
S.V. Yefremova |
哈萨克斯坦国家矿产原料综合加工中心 |
研究员 |
Carbon and mineral feed additive produced from rice husk |
Brigitta Tóth |
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 |
教授 |
Effects of industrial by-products on food chain |
Serkan TÜYLÜ |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 |
教授 |
An investigation of surface paste disposal for lead-zinc underground mine tailings |
Adrian Hoppenstedt |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景观规划研究所、德国景观建筑师协会 |
研究员 |
Envriomental tool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ining area in Europe/Germany |
HAMANAKA Akihiro |
日本九州大学 |
教授 |
Application of Mixture of Fly Ash and Topsoil for Rehabilitation of Open-Pit Coal Mines in South East Asian Countries |
Jeff Skousen |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 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前主席 |
教授 |
矿山酸性水治理的现状与展望 |
Peter J. Beckett |
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加拿大土地复垦协会前主席 |
教授 |
矿山废弃地林业修复 |
Nilima Chaturvedi |
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 |
博士后 |
Phytoaccumulation of trace elements by Grevillea pteridifolia Knight grown on Iron Ore Tailings: An implication of phytoremediation |
Peter Wirth |
德国莱布尼兹生态空间发展中心 |
博士 |
Aggregates mining in the Vietnamese capital region Hanoi – on the right track to sustainability? |
Petr Sklenicka |
捷克布拉格生命科学大学 |
院长、教授 |
|
Kristina Molnárová |
捷克布拉格生命科学大学 |
副院长、教授 |
|
Christopher D. Barton |
美国肯塔基大学 |
教授 |
|
Jing Liping |
美国阿拉斯加州自然资源部 |
教授 |
|
Pier Paolo Manca |
意大利卡利亚里大学 |
教授 |
|
Vladimír Kebo |
俄斯特拉发科技大学 |
教授 |
|
Nawa Toyoharu |
日本北海道大学 |
教授 |
|
Subodh Kumar Maiti |
印度理工学院 |
教授 |
|
Uday Kumar |
瑞典吕勒奥技术大学 |
教授 |
|
六、研讨会注册
本次研讨会采取网上注册形式报名,登录研讨会官网http://islrer2.er-china.com/填报信息,注册并缴费后即报名成功,缴费后组委会将与您电话沟通相关事宜。
注册网站:http://islrer2.er-china.com/
截止时间:2017年10月13日
1.注册费用
国外普通代表$470,学生代表$340
国内普通代表RMB3000,学生代表RMB2200
注册费用包括会议场地、会务、资料、论文集、餐费、茶歇等,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2.考察费用(会后考察另外收费)
国外普通代表和学生代表均为$80
国内普通代表和学生代表均为RMB600
六、会后考察
本次研讨会安排有会后实地考察。
考察时间:10月23日全天
考察项目:浐灞生态区等
考察名额:100人
考察费用:600元/人(费用包含车费、门票、餐饮等相关费用),以自愿报名为原则,由组委会统一安排行程,具体考察线路详情请和会务组联系。
浐灞生态区成立前主要面临三大生态灾害:一是河流污染,浐河年径流量1.8亿立方米,但五分之一是污水,每天排入浐河的污水约10万立方米。二是垃圾围城,沿浐、灞河岸有10余处河段垃圾成山,垃圾堆放量近500万立方米。三是挖沙成灾,过度挖沙造成浐灞河床严重下切达6米之深,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经过改造,浐灞生态区已是国家级生态区,是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同时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地,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项目西安金融商务区所在地。
七、联系方式
中国生态修复网 联系人:苏敏 电话: 18800003246 联系人:王贵平 电话: 13523556957 E-mail: lrer2017@erchina.com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联系人:肖武,巩玉玲 电话:13911558318 传真:010-62339045 E-mail:lrer2017@163.com |
西安科技大学 联系人:陈秋计, 马飞 电话:15029997015 传真:029-85583176 Email:qiujichen@163.com |
第二届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讨会组委会
2017年4月26日
主办单位
- 中国煤炭学会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承办单位
-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 西安科技大学
- 中国生态修复网
协办单位
- 国际土地复垦家联合会
- 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
- 国际采矿、复垦与环境杂志
- 中国矿区环境治理与修复产业联盟
支持单位
- 英国土地复垦学会
-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矿山土地复垦研究中心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国矿业大学
- 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媒体支持
- 光明日报
- 科技日报
- 第一财经
- 《财经》杂志
- 中国证券报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环境网
- 人民网环保
- 新华网环保频道
- 凤凰网
- 央视网环保频道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固废网
- 中国水网
- 中国环保资讯
- 谷润网
- 中国环保网
- 谷腾环保网
- 中国环保网
联系我们
- 中国生态修复网
- 联系人:苏敏
- 电话: 18800003246
- 联系人:王贵平
- 电话: 13523556957
- E-mail:lrer2017@er-china.com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建材城东路十号院易修复园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联系人:肖武
- 电话:13911558318
- 传真:010-62339045
- E-mail:lrer2017@163.com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1号
- 西安科技大学
- 联系人:陈秋计, 马飞
- 电话:15029997015
- 传真:029-85583176
- Email:qiujichen@163.com
- 地址:西安市临潼区陕鼓大道48号
会议地址
